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境外旅游消费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境外旅游消费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怎么看待“日本从南极捕回333头鲸鱼”,并将7月将正式重启商业捕鲸这种行为?
1、日本历史上粮食、尤其是动物类粮食匮乏,主要靠在海上捕捞,但海鱼十分珍贵,只有武士及以上阶层才能较经常食用,而鲸因为体积庞大,一旦捕捞到,很多普通人也有机会分一杯羹,因此形成了民间较顽固的捕鲸、食鲸文化,以及千叶县铫子市和田町等所谓“四大捕鲸村”之类的捕鲸传统地区。“捕鲸情结”类似日本的“大米情结”,虽然直接靠捕鲸/稻米业为生的日本人数量有限(日本捕鲸产业年批发总额3200多万美元,年销售鲸肉2000多吨,《朝日新闻》去年12月披露,鲸鱼肉只占日本所有销售肉类的0.1%),但社会影响大,且支持捕鲸群体十分稳定,因此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从来不敢轻易得罪捕鲸/稻米群体,在稻米方面宁可得罪美国也要设立贸易壁垒,在捕鲸方面则不惜和“政治正确”与国际条约相对抗,这是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的驱动所致。
2、二战后日本经济崩溃,全民食物匮乏,鲸肉一度成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影响很大,虽然如今消费量已大幅减少,鲸肉也并不好吃,但“鲸肉神话”却根深蒂固,一些文化团体和个人甚至把限制日本捕鲸“阴谋论化”,解读为“欧美白人文化试图打压日本”、“美国人想借禁止商业捕鲸兜售美国牛肉”等等,这些论调在日本、尤其日本底层还是颇有市场的,内阁和国会也不能装听不见。
3、日本皇室中有许多水生生物专家,并非不知道鲸鱼部分品种濒危,日本早在1951年便加入了致力于保护鲸鱼的国际捕鲸委员会,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以“濒危鲸类需要保护”为由暂停商业捕鲸,当年日本就提出需要“科学研究捕鲸”,国际捕鲸委员会同意日本以此为由,在南极和北太平洋两个海域进行有配额的捕鲸,但“不允许商业用途和食用。然而日本所谓”科研捕鲸“的”成果其实几乎都是被吃掉了,因此长期以来南太平洋国家和动物保护团体对此十分不满,2010年澳大利亚***就此向海牙国际法庭***,2014年国际法庭裁定日本败诉,当时日本曾表示承认裁决并将逐步“整改”,第二年他们称已“大幅减少”捕鲸(从1000头减少到300多头),但南太国家和动保团体并不买账。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从2016年起开始“变脸”,一再扬言要直接恢复商业捕鲸。
4、去年12月底日本宣布退出国际鲸鱼委员会,并扬言在2019年7月恢复商业捕鲸,此次的南极捕鲸活动还是按照原来“科研捕鲸”的配额来捕的,所以和前一年一样也是300多头,7月份开始的商业捕鲸则完全不受配额限制。
5、如前所述日本人现在吃鲸肉并不太多,鲸肉在国际市场上因受“政治正确”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并不好吃,销路也不大,日本***的这一姿态还是一种政治和选举需要,是做给国内有“捕鲸情结”的社区和选民群体看的,一如加拿大***始终顽固支持捕猎海豹,是做给靠捕海豹为生的少数民族——因纽特人(即我们所熟知的“爱斯基摩人”)看的一样,因此恢复商业捕鲸未必意味着日本今后会捕猎比今天多几倍、几十倍的鲸,人家要的就是这个姿态和效果而已。日本在“科研捕鲸”时代每年捕鲸最少200多头,最多1000出头,恢复商业捕捞后数量可能会增加,但应该不会增加很多——因为真没什么人爱吃。
太虚伪!以前还是遮遮掩掩的以科研为由捕鲸,去年不想装了索性退出捕鲸协会,就直接商业捕鲸了。
日本1951年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1982年该组织同意暂停商业捕鲸,此后日本便以「科学研究」为由,在南极海、西北太平洋等海域捕鲸。2018年,日本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各种谴责声中依旧坚持捕鲸给出的理由是:捕鲸鱼吃鲸鱼是日本几千年的文化。
尽管在日本的估计中记载过日本在远古时代就有使用鲸鱼的记录,但是古代科技并不发达,捕鲸鱼超乎想象的困难,吃鲸鱼从来就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近代社会捕鲸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鲸脂可以提炼成鲸油,鲸油可以提供重要的照明和工业用油脂。19世纪末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捕鲸业也衰弱了。所以日本捕鲸是出于文化,这一理由是有些牵强。
二战结束后,日本才开始大规模捕杀鲸鱼。二战后,日本战败,美国接管了日本的全国。当时的日本经济满目疮痍,青壮年劳动力极度缺乏,普通老板姓根本吃不饱,穿不暖,严重缺乏蛋白质的摄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支持日本从海洋中获得食物,于是,鲸鱼肉成了战后日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从那时起,日本的捕鲸活动才开始真正频繁起来。
日本人其实并不喜欢吃鲸鱼肉。在日本最大的海鲜市场驻地市场,上千家的批发商中也只有两家卖鲸鱼肉的。而根据英国BBC的街头访问,日本普通民众对于鲸鱼肉并不是非吃不可,味道也是没有牛肉好。2015年日本的人均鲸消费量仅在30克左右。所以,日本捕鲸根本是不是文化所致。
(日本孩子在看鲸鱼分割)
(日本***举办的鲸鱼食品展)
有人将美国经济情况与1995年相比,认为美联储将同样***取降息,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美联储于1994年2月之后的12个月内连续加息7次,然后格林斯潘在1995年7月、12月以及1996年1月连续三次降息;而目前美国的金融非理性繁荣以及非农就业数据大好的整体形势与1995年非常类似。因此,有人觉得历史可能会***,在数个条件相符的情况下,会导致美联储做出历史上相似的决定。
美国加息的问题其实值得我们探讨一下。首先,当代理论认为,美国搞出去工业化导致其生产实质产品的数量和价值越来越少;但同时,美国人的消费却保持稳定的上升。对于一个不靠生产足额物质财富来对应其消费量的国家,正常情况下,除非其服务业能够创造世界公认的价值并能够等同于其消费量,那么这个国家是没有办法维持这种消费量的,除非出去抢,或者借。(通俗地讲,就是你每个月卖东西可以赚100块钱,但消费却有1000块,那么这中间差的900块可能你是做***去赚的,或者借朋友的钱,当然也可能是偷和抢来的。)因此,美国就是通过美元霸权,印美元通过低息投放到世界市场(利息低人家才向你借钱),买东西回来消费。当世界上流通了足够多的美元之后,世界各国理论上可以拿着这些美元去美国换产品,但是美国事实上没有生产那么多产品,只能换空气给你,怎么办?那么美国就加息,用高息吸引美元回流,让各个国家把手上的美元存回美国收利息。那么就客观上消灭了世界市场上的“多余”美元,让剩下的美元仅够维持正常的国际贸易,这样各国就不会真的拿美元去美国换太多东西了(正常买卖还是要做的,比如买武器、买波音飞机、买美国电影等等)。这样,就完美地完成了一个美元周期:降息印钱出去买东西回来让美国人民消费;加息回流美元消灭其他国家过多的换美国货的可能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美元霸权完成的光印一张纸就能把经济转起来的游戏。这是美国霸权和美军并列的根本能力体现!
但是,看似完美的游戏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利息!美元回流,不是世界人民举手投降把美元无偿送给美国的,而是以存款或者国债的形式借给美国的!有种国家叫做永续国债,意思是本金不用还,吃利息吃到这个国家不存在的那一天为止。朋友们,哪怕美国发行的国债都是永续国债(当然不可能,现实中有各类不同期限的美国国债),那也要每年付利息啊!因此,美国国家最大的危机就是债务危机:目前整个国家欠债高达22万亿美元,各种市场预测称,特朗普任期内将奔着30万亿飚过去!总有一天(非常非常不遥远),美国会连利息都付不起!那一天就是这个游戏结束的时候。真的无法想象美国债务违约会造成世界的怎样动荡。
现在,各路人员认为美国的好几个现象都和1995年一样,因此觉得美国会像1995年的决定一样去降息。其实,特朗普一直就试图阻止美联储加息,最近一次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可能就是各方意识到美国需要的不是紧缩,而是***经济增长。美国201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3.2%,号称大大好于预期,感觉马上又要经济起飞的样子。其实看看美国股市就知道问题很严重了。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养老金靠股市维持的国家(很多很多养老金都投入到股市中了),但是都说股市是反应实体经济的,美国的实体经济如何?特斯拉要去中国建厂,因为美国产量实在跟不上;苹果被川普吼了多少年了要回去建厂,到今天苹果厂都没有在美国看见影子;郭台铭和特朗普共同挥锹奠基富士康美国工厂,到今天也没有影子,说什么还要更改土地性质。这种实体经济支撑的高股价,不是泡沫是什么!如果现在降息,估计贷出来的钱不是进股市、就是拿出国买进口产品了。谁会在美国拿地、建厂、生产产品呢!想买产品的美国人多得去了,市场很大需求没问题,但是关键是你要能够把厂子建起来开始生产啊!
因此,综合现实情况来看,美国真的可能会降息,因为特朗普想要兑现他的竞选承诺,把经济搞上去。但是,利息降下来,钱弄出来了没问题,跑哪儿去那可是大问题!反正苹果工厂和郭台铭的厂子都没影子呢。 探为观指为您探索国际***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境外旅游消费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境外旅游消费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